生命最有趣的部分,胜过演戏与做梦。
正是因为它没有剧本、没有彩排、不能重来,所以才叫精彩。
既然万物如那过眼云烟,笑谈沧桑又何妨?
纵使万丈红尘任我攀沿,那菩提树下,孰人能懂那一树年华?
为什么菩萨要留一丝有情在人间,而且一直在苦难的煎熬中苦苦游化?
追求事事圆满倒不是菩萨的志向,菩萨的志向大概是:凡人都能保持希望,生生不息。
人生在世,总是有很多无可奈何,接受它。因为:缺憾有时比圆满更美。
—01—
《金山晚眺》
——宋代·秦观
西津江口月初弦,水气昏昏上接天。
清渚白沙茫不辨,只应灯火是渔船。
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十月上旬。
秦观曾于熙宁九年访湖州李公择归来,经镇江;元丰二年夏四月,乘苏轼之船经润州(今江苏镇江),大风留金山两日;
元丰七年(1084年)八月十九日与滕元发等会苏轼于金山,十月复来,作《宿金山》《金山晚眺》二诗。
金山是江南名胜,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。原在长江中,后因砂土堆积,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。
据宋人周必大说,此山大江环绕,每风起浪涌时,其势欲飞动,故南朝时人称“浮玉山”(见《杂志》)。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,因改名金山。
西津江口,一钩初月天上悬;江中水气,迷迷蒙蒙上接天。
清澈的沙洲和白色的沙滩在朦胧中难以分辨,只有点点灯火,分明就是渔舟在夜色中穿梭。
秦观的《金山晚眺》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夜晚的独特画卷,通过描绘月色朦胧、水天一色、沙洲模糊不清的景色,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渔火,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意境。
诗中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间烟火的温情关照,同时也寄寓了对世事变迁、人生如梦的哲理思考。
在现代社会中,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寻片刻宁静,领略大自然的韵味,并在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时。
保持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态,正如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禅意哲理,启迪我们要学会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。
—02—
《麻平晚行》
——唐代·王勃
百年怀土望,千里倦游情。
高低寻戍道,远近听泉声。
涧叶才分色,山花不辨名。
羁心何处尽,风急暮猿清。
百年间的乡愁萦绕心头,千里跋涉后的游子情怀渐显疲惫。
沿着高低起伏的戍道寻找前行的方向,无论远近都可听见泉水潺潺的声音。(戍道就是为了防守边疆而修的战道,王勃是非常渴望从戎报国的)
山涧边的树叶刚刚显露出斑驳的色彩,山野间的花儿实在太多了,让人不知道它们的名字。
羁旅在外的心绪何处得以解脱?唯有那疾风吹过,傍晚山谷中清越的猿啼似乎在诉说着答案。
这首诗通过王勃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闻,展现出人生旅途的漫长与艰辛,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。
诗中借由对戍道的探寻、泉水的倾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寓含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不定和对未知世界的探求。
诗人表达出在远离故土的漂泊生涯中,心中那份剪不断的乡愁和无尽的羁旅之苦,同时也通过对风急暮猿清的描绘,暗示了唯有顺其自然,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,或许才能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与宁静。
这首诗以其富有禅意的哲理,在面对人生的起伏跌宕时,应保持一颗平静淡然之心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
—03—
《闻雁》
——唐代·卢汝弼
秋风萧瑟静埃氛,边雁迎风响咽群。
瀚海应嫌霜下早,湘川偏爱草初薰。
芦洲宿处依沙岸,榆塞飞时度晚云。
何处最添羁客恨,竹窗残月酒醒闻。
卢汝弼,字子谐,范阳人。景福进士。
常写边庭生活,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,十分动人心魄。
秋风肃杀,吹散了尘埃,边疆的大雁成群结队,在风中发出凄咽的鸣叫。浩渺的瀚海也许会抱怨秋霜降临得太早,而湘江流域却偏爱这初秋时节草木熏香的气息。
雁群夜晚栖息于芦苇丛生的沙洲,紧邻河水,当它们穿越边塞时,常常是在晚云低垂之际翱翔而过。
哪里最能触动羁旅客子心中的哀愁?恐怕就是在竹窗之下,月残之时,从醉酒中醒来,耳畔还回荡着那远方传来的雁鸣。
这首诗借由描绘秋雁南飞的景象,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游子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。
秋风、边雁、瀚海、湘川等意象交织,构成了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画面,映射出人生旅程中的孤独与漂泊。
诗人以雁群作为情感寄托,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状的无奈感怀。
最后一句尤为动人,揭示了在寂静深夜,酒醒之后,听到雁鸣更添寂寞与哀怨,但这也传递了一种禅意:
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如同雁阵般来去有常,个体的欢喜与忧愁不过是世间万象的一部分,应当学会接纳并坦然面对。
—04—
《圣无忧·世路风波险》
——宋代·欧阳修
世路风波险,十年一别须臾。
人生聚散长如此,相见且欢娱。
好酒能消光景,春风不染髭须。
为公一醉花前倒,红袖莫来扶。
人生的道路上布满风浪与险阻,十年一别只是一瞬间的功夫,再次相逢显得如此不易。
人生聚散本就是常态,既然有幸重逢,便该尽情享受这份欢愉。
醇美的酒能够消磨流逝的光阴,然而即便是春风也无法阻挡岁月在胡须上留下的痕迹。
为了这份相聚的喜悦,不妨在繁花盛开之前畅饮至醉,即便倒在花前也无所顾虑。
身旁的红袖佳人无需来搀扶,因为此刻,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快乐与宁静中,是对世事变幻无常最好的回应。
这首词以欧阳修亲身经历的人生起伏为背景,借世路风波的艰险暗喻仕途波折,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相聚的珍贵。
词人通过描绘欢聚饮酒的场景,传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体悟,以及在面对世态炎凉时保持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。
它告诉我们,纵使世事难料,人生多舛,亦应把握当下,忘却烦恼,珍惜每一次的团聚与欢乐,以此达到一种超越世俗牵绊,随缘自适的精神境界。
—05—
《山家》
——元代·刘因
马蹄踏水乱明霞,醉袖迎风受落花。
怪见溪童出门望,鹊声先我到山家。
骏马踏过水面,搅动了映照其上的斑斓明霞,我挥洒着衣袖,醉意熏然的衣袖在风中翩翩,任由片片落花轻轻沾附。
不由得令人惊奇的是,溪边的童子早早出门张望,原来那报信的鹊鸣声,竟比我还早一步抵达这幽静的山间人家。
刘因的《山家》展现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画面。
诗人借由骑马行游,踏入远离喧嚣的山水之间,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致与淳朴的人情交互融合。
诗中“马蹄踏水乱明霞”形象地描绘出动态之美,“醉袖迎风受落花”则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和谐之境的悠然心境。
最后两句以溪童出门翘首以盼和鹊声传来这一细节,传递出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,以及那份恬淡安逸的山居生活带给人心灵的安宁与喜悦。
此诗富含禅意,仿佛让人感受到,在这个简单而充满生机的山家里,万事万物都自然而然地存在着,无需过分欢喜或忧愁,只需顺应生命的节奏。
享受每一个当下,体验生活的真实与平淡之美,正如禅宗所倡导的随缘自在、恬淡无欲的生活态度。
—06—
《读庄子六绝句·其四》
——宋代·李纲
濠上观鱼适意时,从容鱼乐独心知。
何须更问鱼非我,能见鱼游复是谁。
李纲(1083年-1140年2月5日),北宋末、南宋初抗金名臣,民族英雄。字伯纪,号梁溪先生,祖籍福建邵武,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。
李纲能诗文,写有不少爱国篇章。亦能词,其咏史之作,形象鲜明生动,风格沉雄劲健。
在濠水桥上看鱼悠游,正是惬意之时,内心深深领会到鱼儿自在的乐趣,这种微妙的感受只有庄子本人能深切知晓。
何必要再去追问鱼是否了解我的快乐,或是探究究竟是谁真正看到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景呢?
李纲借《庄子·秋水》中庄子与惠施关于“濠梁观鱼”的故事,表达了对于物我合一、心境相通的哲学思考。
诗意地传达了庄子的观念:外界事物的感知与理解,实质上反映出的是观察者的内心世界。
鱼之乐与我之乐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融为一体,而究竟认识到这一乐趣的是我还是鱼,抑或只是那个超越主体与客体界限的更高层面的觉察者,则是留给读者深思的问题。
此诗揭示出一种超脱尘俗、顺应自然、体悟生命本真的智慧,提示我们在生活中不应过于纠结个体与外界的关系,而应当追求内心的澄明与和谐。
天行有道,不为尧存,不为桀忘。
生活是物质的,客观的。
春来草会青,秋来叶会凋。
万物皆有其规律,我们无法强求。
古人云,船到桥头自然直,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!
因而面对生活中的一切,都怀着一种释怀的态度。
有一种心情,叫喜怒哀乐;
有一种味道,叫酸甜苦辣咸;
有一种智慧,叫深谋远虑;
有一种缘份,叫天长地久;
有一个群体,叫烟火人间,人生百态;
有一种心境,叫顺其自然。
人生如梦,岁月无情,蓦然回首,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。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
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
活在当下,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,巴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