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清代诗人随口自嘲写下的一首诗,竟成千古名作,道尽了世态炎凉!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4 09:34:19    

黄景仁是清中叶很有才华的诗人。家境贫困,终生不得一官,却又自负很高。所以,他在贫病交煎之中,只活了三十五个年头。

在乾隆年间,黄景仁诗名很大,可惜诗名并没有给这位有才华而没有好命运的青年诗人更多的东西。

所以,在他的诗中,郁结着一种封建时代下层失意读书人的牢骚、辛酸、凄咽和悲愤。

他的业师邵齐焘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,增病劳形,屡加劝诫,

黄景仁深感师恩,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,仍愤愤不平,于是写下这首《杂感》。

《杂感》

黄景仁〔清代〕

仙佛茫茫两未成,只知独夜不平鸣。

风蓬飘尽悲歌气,泥絮沾来薄幸名。

十有九人堪白眼,百无一用是书生。

莫因诗卷愁成谶,春鸟秋虫自作声。

这首诗的大意是:

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,都无法成功,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,抒发心中的不平。

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,把诗人诗歌中慷慨激昂之气消磨而尽。万念俱寂、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,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。

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,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。

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,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
首联开门见山,点出本诗基调:无法参禅得道,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。

一个“只”字仿佛自嘲,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。仙佛茫茫两未成,只知独夜不平鸣。

颔联写诗人自己平生遭际。黄景仁一生到处为官僚做幕僚,或做教书先生。

每年总是春天离开家乡江苏武进,飘零江湖,到岁末才匆匆返乡度岁。

“风蓬飘尽”四字,以随风飘荡的蓬草,比喻自己身世坎坷,很是恰当。

这两句结合自己身世遭遇,概括以形象出之,传达了诗人那股辛酸无奈而悲愤郁结的主体感受。

颈联是全诗的警句,明白如话,又富有深刻的道理,读来让人与作者产生共振。

由于黄景仁郁郁寡欢的性格,加上仕途失意,时时有寄人篱下的落寞之感,既对周围许多人投以鄙视的目光,又感到自己只是百无一用的一介书生。

这是他坎坷的遭遇、落魄的命运,反映出科举制度的虚伪腐败性。

尾联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自我激励。莫因诗卷愁成谶,表达了诗人不希望自己的诗作成为预言的愿望;春鸟秋虫自作声,则是对自己发出声音的鼓励和期待。